雷諾集團外觀設計副總裁羅偉基先生參加2017中國汽車設計(國際)峰會,
分享雷諾汽車設計理念
2017年11月9日,2017中國汽車設計(國際)峰會(CCDIS)在上海國際汽車城開幕。400多位國內外知名汽車主機廠、汽車設計學院、零部件企業(yè)、設計公司及相關跨界行業(yè)設計精英、專家學者參與。今年CCDIS的主題為“匠心·戰(zhàn)略·變革”,國際論壇圍繞三大關鍵詞,聚焦造型設計與內飾交互設計兩大領域,深入討論汽車設計的工藝、品質,未來汽車設計的長遠規(guī)劃、重要走向以及響應產業(yè)革新的重大轉變。雷諾集團外觀設計副總裁羅偉基先生(AnthonyLo)先生受邀參加,與原多家全球知名企業(yè)設計精英圓桌互動,共同探討汽車設計新趨勢。
在論壇上,羅偉基先生首先介紹了雷諾的“生命周期”的設計戰(zhàn)略。2010年之后,雷諾展出的每一款概念車均代表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從墜入愛河、探索世界到組建家庭、辛勤工作、放松玩樂和獲得智慧。而簡約、感性而溫暖則表達了雷諾對汽車的熱情,成為傳遞情感的三個關鍵詞?,F在,雷諾的新概念車已經開始探索未來交通可能的情形。
雷諾“生命周期”的設計戰(zhàn)略
雷諾集團的3款概念車的設計理念也為在場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表墜入愛河(Love)的是電動助力的TREZOR最早亮相于2016年9月的巴黎車展。溫暖的設計風格,注重舒適的功能性也既反映了雷諾對于未來交通的愿景,也展示了汽車內在的活力和激情。設計風格溫暖而感性,以紅色為主色調,并強調優(yōu)質材質,包括木質和皮革。將工藝、技術與法國設計風格融為一體。
TREZOR
代表放松玩樂(Play)的R.S.2027Vision則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就已經亮相了。羅偉基先生說:“這個概念車是想要去預測未來汽車設計的路線,我們把駕駛員看成是一個英雄,然后在整個過程中看一下賽車的時候駕駛員的表現。”
R.S.2027Vision
而最新的SYMBIOZ則體現了雷諾對于自動駕駛、電動和互聯汽車的愿景,使車輛可與未來的互聯的家庭、城市、其它車輛及道路基礎設施充分互動。車輛變得更加個性化,用戶在出行、能源和娛樂等方面的偏好都將得以體現。這也是首款與互聯家庭相關的概念車。
SYMBIOZ
在介紹SYMBIOZ設計理念時,羅偉基先生說:“這個是我們的汽車內飾狀態(tài),因為我們的靈感是來自于產品,以及來自于建筑和家具,因為我們把內飾的設計讓它看起來不要太像汽車。
有一些靈感是來自于建筑,汽車的玻璃是全透明的,也是像建筑里面一樣,有一些鍍金屬的設計。我們的戰(zhàn)略里面非常關注汽車燈光的設計,大家都知道科雷傲在這塊做的非常好,對于我們未來這塊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我們有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還有空氣動力學的一些設計。我們現在有自動駕駛,ADLevel4就是自動駕駛第4個級別,到那個級別之后,你就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的參與汽車也可以自動駕駛。”
“我們想要提出的概念就是能夠去展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去看看這項技術是如何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因此我們決定來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生態(tài)體系。就像是你的汽車它是你的生活空間,無論你的車是在開的狀態(tài)還是在停著的狀態(tài),都是你的生活空間,這是我們最初的概念草稿,我們認為汽車將會具備一些基本的功能,它能夠為你提供這樣的生活空間。”
對于理解雷諾汽車的核心設計理念,羅偉基先生表示可以用三個概念來概括:簡單、感性、溫暖。“我們不想要我們的車看起來很有進攻性。我們的總部處在法國南部,時刻都身處溫暖的氣候和充滿藝術細胞因子的環(huán)境中,不僅如此,法國的科技領域也非常領先,因此這些元素會不自覺地融入到每天的設計工作當中。”
而面對中國市場的消費者的需求,羅偉基先生也做足了功課。“相對于歐洲的客戶群來說,中國客戶的心態(tài)更加開放,特別愿意嘗新,想要有不同的感受。當我們做科雷傲的設計時,針對在中國市場收集來的用戶反饋,我們就對它的前臉部位做了一個調整,使它變得看起來非常大膽,非常有膽識,空間感看起來更寬。”
2017年11月9日,也是進口新感官跨界MPV雷諾ESPACE在中國正式上市的日子,關于這一款車,羅基偉先生也有自己的詮釋:“其實它是屬于雷諾家族的高端車型。這款車已經有20年的歷史,今天要推出的是第5代,這款車有7座,它的特征是空間感特別足。我們在進行第5代設計的時候更傾向于SUV的車型,就希望它看起來非常的硬朗,底盤高度要更高,輪胎更大。這是針對中國市場的首發(fā),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款車推出之后,看一下中國用戶群的使用狀況,推出更多高端的車型。”
進口新感官跨界MPV雷諾ESPACE
雷諾家族系列
羅偉基先生,華人世界最著名的高檔車設計師之一,1964年出生于中國香港,先后服務于蓮花、奧迪、奔馳,通用,目前擔任雷諾集團外觀設計副總裁,設計過的作品包括1995年巴黎車展展出的奔馳M-BF200概念車和M-B邁巴赫概念車。
在2017中國汽車設計(國際)峰會上,雷諾集團外觀設計副總裁羅偉基發(fā)表了演講,并與媒體做了訪談,以下為訪談內容。
我是出身在香港,在香港之前是在學的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從小懷揣去夢想,希望能夠從事汽車領域的設計,后來到英國倫敦繼續(xù)進修,學了汽車專業(yè)。在中國,作為香港人,中國人要想以后從事汽車設計這件事情是不太容易的,因為這邊的基礎也沒有那么扎實,所以我還是比較幸運的,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有在這個領域的專業(yè)人士給我指導,還有一些啟發(fā)。之后的工作也是在汽車領域各大行業(yè)龍頭公司工作,在雷諾工作了差不多6年半到7年的時間。
今天參會,早晨的時候我們聽到有些人來自百年企業(yè),像我們已經歷史很悠久的老車企。還有一些相對而言比較歷史沒那么悠久的企業(yè),像MGE什么的,就是很先進的一些車企。在我看來,剛新進的車企,他們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沒有以前歷史的基因,他們可能會在電氣化跟自動化這塊可以完全的轉型。就不會像老企業(yè)一步一步的走,這是他們的優(yōu)勢。他們也有他們的劣勢,都有吧,好壞并存,對于新入進的車企而言。
1、雷諾汽車的核心設計理念
關于雷諾汽車的核心設計理念,我們是三個概念:簡約、感性、溫暖,因為我們不想要我們的車看起來很有進攻性。關于溫暖、感性也跟我們總部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我們在法國南部的溫度通常比較溫暖怡人的。
談到法國,大家可能知道它是所謂的藝術之都或者時尚之都,還不僅僅如此,那邊的科技領域也非常領先,包括航空、高鐵,等于那邊也是一個技術中心,我們每天身處這樣的藝術之都也好,技術中心也好,這些元素非常不自覺的就會融入到每天的設計工作當中。
首先談一下從外飾,顏色來談一下,更接近于我本質的工作,外觀顏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車而言。還有一點關于顏色也取決于不同的市場,關于顏色首先要遠距離非常直觀的便于識別,以后的趨勢,車的外觀顏色會越來越亮麗,往明亮的方向發(fā)展。大家現在在路上碰到的車是銀色、白色、綠色非常亮眼的車,以后車顏色的趨勢也是更加的亮麗、多彩,更具獨特性。
這一塊我談一下關于內飾,內飾這塊我們以后的材料也是更加的多彩。一個是你打開車門的時候可以非常直觀的觸摸感受,能夠增加客戶的用戶體驗感。一開車之后,你會直接觸摸到座椅、方向盤,以及變速的東西,還有門這些,上面都有各種材質。這部分的材質一個是要非常的亮眼,另一個質量要很好,耐用性很強。這個不同于家里的家具,空調內飾的話不用那么強的耐用性,汽車如果放在戶外開,外面的溫度35度的時候,車內可能就已經到45度,要么天很冷。材料要有很好的耐抗性,這一部分我們都會在前期設計通盤考慮,也會進行材料的測驗,做實際的運用。
2、設計要有前瞻性
有時候每個人對設計都會有,一千個人一千個不同的想法。我們作為設計的最前期,會有一個市場的團隊,一方面會收集來自客戶的心聲,另一方面也會收集其他廠家,車廠的信息。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我們需要謹慎一點,他們給到的這些反饋意見,因為你現在設計的是四年后的車,你設計出來四年后的車才能推向市場,現在再設計四年后的車就過時了。你真正做的時候,拿到這些信息只是一個參考,你自己要有的想法,可能四年之后甚至十年之后非常前瞻性的想法,在你的設計初期是需要的。
同時,我們也會有類似的小的工作坊在做設計前期的時候,會邀請年輕的客戶群,比如你們剛才說到的90后,聽他們所需要的,以后想使用的車是什么狀況。另外一個板塊,我們自己也有一個社交圈子,就是設計專家們,不管是汽車設計,還是其他的產品設計,時尚設計,我們這些設計師會經常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我們也會借鑒其他行業(yè),從他們那交流到的一些啟發(fā)。
雷諾根據市場的變化會做一些調整,改變的案例,我舉的例子可能在你們看來會非常的微弱,甚至是不太注意到的一些狀況。比如像我們在做測試階段的時候,設計出來,給客戶做測試的時候,我們會讓客戶有意的去觸摸它的界面,那些皮質等等,也包括中控臺的屏幕,然后它的色彩,以及你們想要怎么樣的使用說明書,這些我們都會跟客戶,在真正推向市場之前進行交流,聽一下他們的反饋,我們會根據這些做一些微調。我們做的調整改變不會特別大,一些客戶說我不喜歡你這個車型,就把車型變了,這個不太現實,我們通常不會做這樣的變化。只能做一些,用戶界面,還有它的材質、顏色,這些微小的調整。如果我們做了測試之后,那些市場非常強勁的地區(qū),客戶群的要求特別強烈,我們會做這樣的微調。
補充一點,關于新車我們推向市場之后,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之內,我們會收集反饋意見,會給用戶群云卷調查。對于這樣的調查結果,雷諾會非常認真的對待。有一些調查的結果,一些微調是可以在這款車型的生命周期內做調整的,我們就會接下來不斷的做微調。但有些客戶反饋的東西,那個變化特別大,在這款車的生命周期已經不可能做調整,我們會把它放在下一代的車型里面反映出來。具體的例子,有些客戶會說你車后備廂尺寸太小了,我放不下我的行李箱,還有高爾夫球的設備,我們這塊就會做調整?;蛘哂行┤苏f你的車,下底盤的高度太高,我放東西特別難放,像有些SUV取、放東西特別難,這塊我們會做調整,所有這些能夠微調的我們盡快的做些微調把它推向市場。
3、設計要保證安全性和效力,反復驗證和測試很重要
我們做車總是要保證安全性,還有效力這一塊的。我們通常而言,在前期的時候,至少有兩年的時間,一年至少做設計,設計完之后有一年甚至兩年要做測試,在測試當中要反過來再微調設計,做一個反驗證。我也是很驚訝,現在很多廠家,尤其中國的一些牌子,他們能夠很快的做完這個程序的工作,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哪些程序走了一些捷徑。雷諾也要不斷的改良優(yōu)化汽車制作的程序,希望在某一個板塊能夠縮短相應的流程。
設計層面怎么應對這種趨勢?我覺得在設計上一方面我們要做到極簡,不要有太多的復雜元素進來。極簡一方面可以減少成本,但是更重要的減少在測試的錯誤率,生產時間,整個流程就縮短了。
第二方面不能因為迎合現在更新換代的速度前期就給設計師施壓趕緊做完,這樣施壓他就不再花功夫創(chuàng)新,就直接給你顯而易見的版本,這樣的話對這個車的設計而言就沒有多大的價值。
4、關于設計借鑒與抄襲
關于汽車設計受其他行業(yè)的產品設計影響,
羅偉基說:我想我們可以借鑒到很多,比如材質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時尚圈啟發(fā),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它的生命周期一兩年之內根據更換調整,比如像車座椅的皮質這些東西。我特別欣賞時尚界這個行當,因為這種東西雖然創(chuàng)造出來一些標志性的品牌或者產品,可是他很容易就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顛覆,速度很快。雷諾家族,這個牌子做的行好的,也沒有拿到太多來自市場的抱怨,可是這并不代表我們不做自我調整,不自我迭代,我們也一直保持不斷的改良。我自己很開心,能夠經常跟其他行業(yè)的設計師作分享,代表說我們可以做一些調整,讓車變得更加完美,更加漂亮。我們作為車企,設計很有技術性的要求,在很多層面都有一些,在設計方面有一些要求跟限制,包括工程,安全性、效率問題,還有空氣動力,這方面技術層面我們是不可以做隨意的創(chuàng)新,這是不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借著時尚圈或者其他的行業(yè),做一些適當的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而且我個人會覺得,如果把這些相關點很好的融入到雷諾家族的創(chuàng)新上面,會推出更加好的車的產品,這些車的產品包括在經濟適用性上對客戶來說都更加利。還有使用壽命上也更加的長,再就是安全性也更加的高。
關于抄襲這一塊,作為設計師而言,我們要做出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產品,都需要耗時很久,還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和功夫。設計出來的產品之后再投產生產出來給客戶使用,作為抄襲的現象我們作為設計師而言肯定是不那么舒服,不那么爽的,內心還是有很大的涌動。作為設計你還是要有很多的借鑒,我們從家具、建筑領域借鑒更好的現在想法更到我們好的啟發(fā),再打造全新產品的理念,我們要持續(xù)的。簡單的抄襲,3D直接掃描拿來做,直接這樣模仿是不好的,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眼光,這樣做出來的產品客戶很快會知道是什么樣的,很快就會覺得是很糟糕的體驗。關于抄襲,關于知識產權這塊,在中國一些市場還是需要一定時間,慢慢建立知識產權的意識。
5、對于中國消費者的理解與洞察
差不多有三個大點,第一中國消費者特別喜歡車內部空間感足,空間大。第二舒適性要很強,我之前有提到,用戶觸摸手感要舒適。第三點關于車的外觀這塊,中國希望車看起來特別大,結實,因為他們心里覺得車是對自身自我保護的外在。中國客戶他們的口味是特別容易變化,而且一直在變。不像相對于那些歐洲,這種客戶群比較固化的區(qū)域來說,他們會覺得車20、30年后的樣子已經想好就是那樣。中國客戶群不一樣,他們心態(tài)更加開放,特別愿意嘗新,想要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90后是主體的客戶群,他們這塊是否有一個統(tǒng)一的風格,我沒有做具體的研究。但是客戶的品位一直都在變,他們改變的速度甚至超過于你預想的狀況,我也不太贊同緊跟一些已經給到預測的報道,他們會喜歡什么,這樣你很容易陷入一種舊的格局,還在做的舊的款式,缺乏創(chuàng)新。我更認同我們要完全做創(chuàng)新,更好的影響客戶。
關于做到車的設計,涉及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功能性要強,另外一個方面它要美觀。關于美觀這塊,因為一個是客戶的口味在變,大家很多時候會問我,你知道4、5年后客戶需要什么樣的車嗎?他們喜歡什么樣的車嗎?突然回答他們,這個真的取決于你自己的經驗、經歷、還有自己感受的問題。因為它不像其他的一些東西你可以用一個數學公式或者數字量化出來,真的是一種感受。
我們真的有聽中國客戶客戶群的心聲,因為中國市場很廣闊的,我們也要盡量擴展,擴到我們自己的產品線。針對中國市場我們有特意推出了科雷傲這一款車型,就這一款車型我們當時在做設計的時候,我們是有采集了客戶的想法。除此之外,我們也有自己在中國區(qū)的研究,調查的團隊,他們也會給我們收集相關專業(yè)的信息,這款車型做出來是更加硬朗風格,同時也更加寬敞,在一些細節(jié)上也做出來一些調整。
科雷傲是我們著重推出的兩款產品中的一款,跟另外一款是齊頭并進的。當時打造科雷傲這一款要讓它變得非常硬實,類似于SUV的感覺。另外一款靈動性更加強,我們做設計通過中國的調研團隊收集用戶的想法和反饋,我們做科雷傲設計的時候,針對中國市場,就有把它的前臉部位做了一個調整,變得看起來非常大膽,非常有膽識,空間感看起來更寬。我們有考慮到,根據中國做相應的這個客戶群的調整。我們最開始設計沒有想要這樣做,可是經過這個反饋,在我們以前設計的基礎上做相應的調整。
有關車做家族設計這塊的概念,我覺得從外飾的設計來說,首先這個車肯定要從遠距離之外能夠很好的識別,這是我們做車設計概念的第一個重要的宗旨。第二點,作為家族的設計觀念,我們要保持一個概念的一致性或者說連續(xù)性,這不代表一直是同樣的東西,但是我們會有成體系的邏輯概念,延續(xù)這個概念往下不斷的調整,根據你所需要的車型做一個微調。同時你車的形狀,以及l(fā)ogo,就是標志的大小都很重要,雷諾比較吸引人的是標識很顯眼,很好識別,我們這個階段是把標識更加擴大了一點,尺寸上加強了一點。另外一點,就是它的燈飾,燈光這一塊,科雷傲這塊,它的燈光就很有吸引力,遠處有很好的識別。除此之外,我們也在不斷的演化,在這方面做出更好的創(chuàng)新。
6、對剛剛上市的雷諾ESPACE相對超前的設計理念如何詮釋
其實這一款車是我進入雷諾公司之后從事的第一個設計的項目,而且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款車,我自己就開這款車,在法國開了兩年。一開始設計概念,這款車是雷諾MPV家族商務車,或者叫多功能車的,前面已經有4代了,所以是第5代新車款型。這一款也是雷諾第一款推向市場的MPV,因為客戶的需求一直在變,所以我們在推出新款的時候,試圖讓它在功能性、寬敞性方面保持它原有的風格。這個車的座椅是可以折疊,可以盡量擴展到7個人的位置,這就代表著我們同時會把它的輪胎更加大,它的底盤更高,這樣看起來外觀特別像SUV,所以整體風格會特別硬朗。我們既保留這款MPV它傳承了5代的特征,同時又更加的符合現在當下市場客戶的需求。
要迎合客戶還是以我的想法影響客戶,我們試圖在這兩項里保持平衡。首先我們在設計車,無論是SUV還是賽車的時候,自己腦子里有一個整體圖,我們在真正設計的時候也會去考慮客戶的心聲,因為我們做出來的車是要提供給客戶使用的,不是自己用。我們不會參考管理層給到的指令,不會迎合他們,但是客戶的意見我們還是會聽,我們把車推向市場之后,設計出來一年半的時間跟他們收集一些反饋,他們的反饋有用的,能夠更好提升這款車完美性我們就采納,反之我們就會忽略??傮w我們會讓車變得更完美,同時客戶有意見能夠促進我們設計車變得更完美,我們也會接納。
7、在雷諾品牌跟時尚、藝術跨界合作方面,暫不考慮和奢侈品合作
跟一些法國的奢侈品牌合作,暫時不考慮,因為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車主打更多的客戶群,把面推開,那方面暫時不考慮。作為跟設計師也好,或者藝術家的合作,我們在關注當中,我們現在一直在關注先進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如果他們真的很適合我們的車,我們會的,而且不久的未來,您就可以看到這方面的驚喜。
關于開始為什么說我們的車在現在和未來都是要主打一個更大的受眾群,更多的用戶呢?因為我們開始也提到,現在的車都在電動化,這方面很好的能夠對整個地球的環(huán)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時也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個好的作用力。如果我們的車只是有個很小的受眾群,代表著我們能夠對整個地球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很小,所以我們要把量鋪開,這樣我們能夠做的一些貢獻和價值也會更大。
如果要跨界融合,藝術、時尚這塊,概念車特別好推行。概念車包括材質,今天會上有講融入了家居、建筑、紡織領域的跨界融合。你做概念車不用太多考慮它的耐用性、適用性有多少,所以跨界融入藝術、時尚更加容易。
雖然說這些時尚、藝術的概念是很好推行在概念車上,但同時,因為我們概念車是做了前期的嘗試,我們有時候可以適當的通過概念車的啟發(fā)做出相應的量產車,但不是把概念車的元素直接放到量產車。我們在做的時候,關于皮質紡織那塊,有設計師提出家居椅子上的紡織,我們可以在汽車上用3D紡織的概念,我們最終落實不用跟提出想法的設計師合作,我們可以借助這個點啟發(fā)把它推行到量產車上。
舉個例子,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有位英國的設計師Ross Lovegrove,和他合作了一款車叫Twin‘z,當時他幫我們做材質,還有座椅方面創(chuàng)新的設計,之后我們沒有什么合作。直到最近的時候,在法國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當時就提出來,拿我們當時的概念車在博物館里面做展覽,這是第一次,因為現在藝術博物館里面是沒有把一個車,一款概念車放在里面一直做展的,這可以很好的說明我們跨界融合的例子。放在那大家很受歡迎,而且一直在那了。
8、關于電動化、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的大潮
關于電動化這一塊,主要有關它的電池,包括電池這塊的性能。像我們雷諾做電動化有款車,歐洲推出的ZOE,2012年續(xù)航里程200公里,三年之后提升到400公里,可以預見在未來也是成倍的提升。電動車續(xù)航里程不足的話,可能只是在市中心開比較方便,在偏遠的郊區(qū)很難達到舒適性和便捷性的。依照這種發(fā)展趨勢,在未來這方面夠會變?yōu)楝F實。
關于車互聯性這塊,它有互聯之后夠包括了車和互聯網的公司,車型公司之間的合作,加入了互聯性,在車的設計上更加復雜。包括用戶的界面,中控臺的屏幕,這些都要考慮到。再者我們還需要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他們要把我們車上面的網絡變成無線的,這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有GPS衛(wèi)星的搭接。還要考慮網絡大數據、車與車之間的互通,還要考慮大家在駕駛的安全性。未來車的走勢,強調車用戶的體驗,能夠有更好的個人喜好的選擇,包括你一上車之后,車能夠自動的識別你是車主,還是駕駛員、乘客?這些都能很好的提高客戶的體驗感。這是未來的趨勢,它的互聯性是趨勢,車自動的,自感率要特別強,它互動性要更強。
新能源汽車,現在這階段的發(fā)展還是繼承以后的傳統(tǒng)內燃機的車,整個設計總體而言沒有太多變化,只在上面做了改裝而已。但是在未來會有很大的變化,包括電池包,可能直接放在車底,從前后輪平臺過去,下盤的高度會稍微高一點,類似于SUV的狀況。到時候新能源汽車是沒有內燃機,沒有油箱的,前車輪那塊的空間更多,這塊省出來用給其他的功能。這些變化對客戶而言是好的,對我們設計師而言挑戰(zhàn)就是對整個外型徹底做出改變。我們現在是做了一些調整,看到的結果是沒有我們想象的預期好,但是我們還在不停的做一個調整。因為我們在做外觀總體設計的時候,還涉及到比例問題,總體而言還是要讓車讓客戶看起來好看、美觀,所以我們在著力整個車型電池這塊。
9、關于SYMBIOZ的一點補充
開始分享的主要是想要打造一個家跟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在做車的時候,不光是單做車,還有跟家居都是要統(tǒng)一的設計。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只靠汽車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工作,我們需要跟建筑方面的專家一起工作。通常我們給到概念之后,建筑專家,還有家居的設計者們,他們會自己先做工作,幾個月的時間,之后我們又在一起搭檔,把各自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我們最終目的,把車打造成除家而外的多余的,額外的家居空間。
我再補充一點,為什么我們作為汽車的設計師要跟建筑師一起工作,我們要設計整個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外,我們不光要設計,還要真的建,建出一個房子,這個房子的功能還要易于拆卸,因為我們要拿到全球各地進行展出,組裝,各方面的功能性都要易于操作,這也是為什么汽車設計師跟建筑師一起工作的原因之一。
設計師們做一個圓柱形的建筑,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建筑?因為這個方案是建筑師給到的意見和想法,我們當時做圓柱形是模擬了電梯,因為電梯直上直下,是圓形的,模擬了電梯的形狀。這個電梯只是在圓柱體的一側,另外一側可以容納兩個臥室,就兩個房間的空間。